在5月结束之前

文章目录

在五月结束之前肯定是要写篇博客的,不然在右侧的Archive目录缺少了五月份的话就很尴尬了,幸好现在显示的都是月份的英文,一眼看上去不会发现不连续~~

从去年实习开始算的话,到现在差不多正式工作一年了,因为碎片化的空闲时间让思考也碎片化,有时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上下班的路上,午餐和晚餐的间隙,每当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开始思考生活和技术上的问题。可惜的是在路上整理好的想法,却很容易在回到电脑前后遗忘。

为什么要写博客?

去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博主,大家都称呼他李先生。根据先生目前的博客记录,感觉他现在在学校工作,单身,喜欢Linux,galgame,还有写博客。先生像在记录生活,博客对于他来说,有一种日记的感觉,或许这个才是博客最原始的目的。但记得多了,特别是一些涉及到人的事情,容易惹到麻烦,李先生自己也记录了一次大麻烦。这样的博客就像流水账,不过李先生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想法的人,这让他的博客也很有意思。网址在这里:https://plumz.me

在最开始写博客时,我很认真地思考过一个问题,我应该记录哪些东西?日常、生活感想、八卦?还是xxx安装与部署教程?后来觉得前者对于没有太多人生阅历的我来说难度更高,想讲好道理是很困难的事情,讲不好就显得矫情。而习惯独处后,我对八卦的理解基本保持在娱乐圈内,因此能折腾的只剩下最后一项,结果有段时间内让博客成为xxx安装与部署教程的合集。记录自己亲手操作过的东西比讲道理容易多了,还有一段时间内,热衷于(疯狂地)分享自己的ss服务器与VPN给别人,因为我觉得好的东西需要分享。

美好的事物应该分享给大家,我认为的美好事物,基本概括为计算机与网络。这就有一点糟糕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和喜欢计算机科学与网络的,大部分人需要的是一个账号或者一个一键安装脚本。很多东西从刚入门开始很简单,可以尝试重装系统、重装系统、重装系统......熟练了就觉得太简单了又太浪费时间,这种东西就像学自行车一样,多练习后就会了,但不会因为各种磨练就得到花式重装系统的能力。折腾VPS的过程也一样,最初为了省流量,后来变成一种消磨时间的娱乐。当能力不够时,只能记录下操作的详细过程,博客会显得又臭又长,而聪明的程序员可以把这些过程抽象成一个脚本,涵盖各种可能的情况,可惜目前我的shell脚本功力不足,无法做到这一点。而一旦涉及到需要在生产环境部署的东西,我就不敢使用那些一键部署的脚本,我需要更详细的记录和说明,确保绝对不会出现事故。

人的脑容量很大,但却记不住太多东西,特别是技术类的东西,只有越抽象的知识才能记住并应用在吹牛上,能把大段大段的详细代码指令逐一记住的人少之又少(但还是有的,我的一位同事简直就像一个zsh_history)。于是自己写wiki也好,做云笔记也好,最初我也尝试过后来通通放弃了。想记录太多,而时间不够,或者用来同步记录的工具太麻烦,需要自建服务端或者安装各种客户端,于是博客又变成了一个合适的工具,WordPress真的很好用,唯一的缺点就是会忘了自己写过哪些东西,而在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在哪里,所以最近有机会就更新以前的博客内容,同步到最新的状态。

永远不够的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很漫长的,但能够保持精力和注意力的时间太短了。要进入专注工作学习的状态很困难,总是许多工作或者生活的事情在干扰,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十分宝贵而且短暂,但那种专注的感觉是十分美妙的,就像所有的脑细胞都在活动,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进入最近的一个项目后,开始感受到比较大的压力,有时回家后会觉得身体不舒服,或者心里觉得十分压抑,结果就是入睡前的时间在一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中度过。在最初开始工作的时间内,有时候会因为当天没有完成一些事情而觉得空虚无法入睡,到现在也是一样,只是空虚和躁动的感觉变成一种无力感。

最近刚看了一篇infoq上关于老年程序员的文章,目光集中在四五十岁的程序员身上。地址在这里:四五十岁之后,还在编程的程序员都有谁

程序员在掌握了全方面的知识后,变成了伟大的程序员,最后老去,化身为一个操作系统。很多人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专注技术开发的程序员,这就像老师们说孩子们梦想都是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一样。但我尚未遇见过一个四十岁以上的老程序员,似乎国内从事软件开发的程序员生涯都很短。奇怪的是做硬件开发的工程师的生涯却很长,隔壁公司的主力都是年龄超过四十岁的硬件工程师,他们从焊板子到写代码做设计都样样精通,头发花白却精力旺盛,而这边的从事软件开发的互联网从业者们却都附带一对熊猫眼,偶尔加班过头就像一副随时要挂掉的样子。

程序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一些有用或者没用的技术,年轻的程序员无法判断哪个技术会持久下去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跟随主流走或者被需求推着走。程序员的人生仿佛是一个在跟时间赛跑的过程,而在这赛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没有力量去完成之前的目标,无力感就容易蔓延开来,因为对不确定性的未来无法保持乐观。这个时候很容易想到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区别,大公司的人多,分工明细,也不会轻易允许一个人接触工作范围外的东西,换句话说,可以更专注自己的开发领域,同时也有更多的个人时间,而小公司的开发人员的时间则是跟着需求走。

学习一门新技术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补全空白的知识,用新语言和新技术完成需求,这就是目前我需要完成的任务。我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一个iOS App开发者,现在也是,但现实是自己需要去完成各种开发App之外的事情,包括服务器运维,后台开发,以及最近让人头疼的LoraWAN。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既无法完全掌握需求提出的新技术,也无法深入iOS,成为一个资深的开发者,但也可以换一种想法,现在有机会掌握新技术同时成为一个资深iOS开发者。

有趣的技术和需要掌握的技术,以及赖以为生的技术,每一个都在要求程序员投入更多的时间。毕业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我却感觉自己在老去,看着身边80后的程序员,他们经验丰富,冷静沉着,只要投入时间,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像是很理想的程序员完全体,只是也有一些消极的方面,这里就不细说。偶尔会冒出一个想法,他们现在的工作状态是我几年之后想要的吗?现在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会得到更好的生活吗?会有这些疑问,大概是因为现在连自己追求的目标都不知晓。

还有不够的工资

没有钱,好痛苦~我想许多混过贴吧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出处的那张图。但真正陷入资金苦难的人,应该连写博客吐槽的时间都没有,如果还有时间自嘲,那至少在温饱问题上没有太大的难处,不过现在也只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程度。家庭经济的问题只有在大学毕业后才会清楚地认知到,分担家庭的支出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幸好在大三暑假时出来实习,遇到一位神人,他身体力行,让我学会如何无下限地省钱,所以即使在把大部分的工资上缴后,也还可以维持独自生活的状态。

理财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有积蓄,一直过着被动月光的生活,等于未来没有了希望。虽然IT行业的平均工资很高,但城市生活的消费也很高。由于工作后保持着每天记账的习惯,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每天,每周,每个月的支出都有明细记录和统计,渐渐地就会发现一些规律。每个月的生活不尽相同,但消费额度固定在某个点附近,规律的生活习惯带来有迹可循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了消费习惯,就很难改变每个月的平均支出。配合收入一起计算,每个月,每年能够攒下多少就很清楚了。只是这些数据透露出一个很悲哀的事实,只依靠工资的话,不会饿死,但生活也不会有太大改善,假如遭遇疾病或者意外,几乎可以摧毁掉当下的生活。

人们常常把家庭经济水平、消费水平和幸福感直接联系在一起,但这属于外人的判断,经济情况和消费带来的感受只有当事人清楚。有的人会觉得辛苦排队吃到美食很幸福,但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会觉得付出这么多的时间到一个人群涌动的地方吃上一份昂贵的食物,太不值得,购买一种体验和购买一种物品的心态截然不同,对于喜欢的事物会投入更多时间去熟悉,着重体验,而陌生的事物更倾向于物质化,简单地达成目的就好。

举一个十分不恰当的例子,高级卡巴斯基与极端图钉组装电脑,二人有同样的收入水平,并回应了内心信仰的呼唤。卡基选择了E3 1230V5,而图钉选择了E3 1230V2。卡基知道自己即将陷入加钱加到一万八的困境,于是优先购置或分期了全新主板、内存条、固态硬盘、机箱、全模组白金电源与二手机械硬盘、散热器,并入手了G4560散片,经过半年的攒机时间升级了CPU,显卡与散热方案,在对游戏提不起兴趣后,只能使用GTX1070刷贴吧了,良好的机能与散热方案给了卡基一个与众不同的刷贴体验;图钉知道自己绝不会陷入加钱的陷阱,两周内相继从淘宝、咸鱼、贴吧集齐了整套的二手器件,并拿鞋盒作为替代机箱,完成了整套装机方案,在元器件的轰鸣中玩起了游戏,最后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了游戏,当他想要刷贴吧时,却被机器的噪音烦的不行,于是后悔装机了。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案,但节能型的生活态度蔓延到各种情况时,就会很可怕了。遵循节约下的方案,或许会和实际情况的需求脱离,或许永远与美好的事物脱离,换句话说,如果因为没有条件,或者没有把握,就放弃很多的机会,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一位高中同学和我一样去年毕业,但在今年新年订婚了,他与妻子选择了先贷款购买了一套二手房,并借钱付了首付,后面再一起努力还贷款,我觉得他们应该会过得很幸福。我们有很多理由来逃避自己认为无法完成的事情,心里在这时会轻松一点,但总有人想方设法,去完成一些看上去不可能或者风险巨大的挑战。

也许未来只有无法预见,才不会无聊,能否对这种不确定性保持长久的信赖和乐观才是最大的问题。